Back

藝術家與講者

參與藝術家與講者簡介

本次參與藝術家與講者共計20名,分別為:Alida王宇光瓦旦.督喜Watan Tusi李尹櫻李立劭李宗興林絲緞林素蓮邱怡文吳素芬吳思瑋吳孟軒張可揚陳欣瑜陳柏潔楊春江劉奕伶鄭皓鍾長宏囂張(依姓氏筆畫排序)

Alida

長年致力於各國肚皮舞教學、演出及進修,並常受邀於世界各地評判國際肚皮舞大賽,為揚名於國際間的知名舞者。2011年於北京世界國際肚皮舞節-職業個人現代東方舞類別獲第一名,2015年於埃及獲得Raqs Of Course總冠軍,2016年於保加利亞Orental El Hob Professional Solo總冠軍。2021年亦受邀於埃及當地活動Dance like an Egyptian Opening Gala擔任演出嘉賓。

王宇光

現為「微光製造」藝術總監,持續發展創作與舞蹈推廣工作坊,作品探究人與城市、環境的連結與疏離,關注城市中的身體異化,實驗空間與物件解構做為創作發展,以哲理思考用舞蹈對當代提問。

舞蹈創作:《馴順的我們》、《捺撇》、《半島來跳舞》等,其中《捺撇》於2021年榮獲日本橫濱舞蹈節暨舞蹈大賽雙獎項,並於2022年在歐陸進行巡演。近年與雲門劇場、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等合作工作坊、編舞及演出。

瓦旦.督喜Watan Tusi

於 2012 年創辦「TAI 身體劇場」,前原舞者團長,參與多次重要台灣原住民傳統文化之田野調查,以及多次國內外重要演出製作。活躍於當代台灣原住民表演藝術界,於表演、編劇、導演等領域皆有相當質量的作品累積。
TAI,源於太魯閣族語,意思是「看」、「瞧」,是藝術總監瓦旦對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凝望與反思:「除了傳統祭儀或觀光化表演,原住民樂舞還有新的可能嗎?」他花了兩年時間田野研究,找出腳與土地的關係,記錄下60多式「腳譜」,再透過每一次的創作解構、重組,產生新的身體與舞蹈形式。在花蓮市搭設的鐵皮屋「工寮」實驗探索原住民新的身體語彙,作品風格多元,觸及原住民文學、身體與音樂、身體與環境衝突等議題。

李尹櫻

舞蹈表演者,現為微光製造核心成員。演出創團作品《馴順的我們》發表於 2019 松菸Lab新主藝,並策劃素人計畫《製造微光身體工作坊》帶領民眾從感知身體開始,探索肢體與意識的銜接,創造身體使用的更多可能性。2019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海外藝遊專案補助至日本東京學習舞踏;2009-2019曾任雲門2專職舞者暨排練助理,演出《毛月亮》《十三聲》《斷章》等作品,在團期間隨團至國內外各大藝術節演出與藝術駐校活動。

李立劭

1999年開始拍攝紀錄片及短片至今,共約20多部品長短紀錄作品。作品曾4度獲台灣金穗獎,4度獲台灣地方志影展獎項,5度入選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3度入圍台北電影節,2度入圍金馬獎,並獲金鐘獎及其他國外影展獎項。劇情片方面曾入圍金鐘獎及台灣國際兒童影展。

近年關注邊緣歷史記憶題材,從戰爭遺緒到國族認同……陸續完成「滇緬游擊隊三部曲」系列,以及近期的緬甸戰場歷史記憶『我那遙遠的呼喚』及台灣女性藝術家的『獨舞者的樂章』,從國族議題轉向到台灣女性身體藝術史,旨在尋找不被主流歷史記憶者,試圖喚起歷史的集體失憶症。

李宗興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級研究員,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舞蹈研究博士。關心舞蹈動作的跨國/境傳播與流變,相信舞蹈改變社會的可能,致力書寫身體的歷史。研究方向為邊緣視野下的舞蹈全球連結與交流。目前研究關注台、泰間的劇場合作與交流,以及舞蹈構作在臺灣的發展。

林絲緞

長期投入於舞蹈教學,從事肢體開發教學四十餘年,並研發啟發性身體舞蹈,截至目前曾任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藝術統合課程教師、肯納身心障礙基金會藝術統合課程教師,目前擔任社團法人臺北市藝術統合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社區大學肢體潛能開發課程教師、資深舞蹈教師,發展了「動作教育」與「舞蹈療育」經驗實踐理論模式,並透過舞蹈與一般社會大眾及特殊族群互動,學生對象多元且遍及各年齡層,其中包含許多體制內外的教育工作者、藝術家……等,過程中引發各領域學生的自我身體意識與自我文化再建立。近四十年來投入泛自閉症兒童與青少年等身心障礙者的藝術統合教育,研究不輟。曾多次應邀至藝術學院講授,並經常於國內外教育、醫療等相關機構,進行教學演示及師資培訓、演講等工作。

林素蓮

近年的創作重心從非專業舞蹈訓練的肢體動作研究進展到舞蹈如何與其他不同藝術形式揉和並發展其新的定義和結果。現在是小事製作的副團長,也是名具有專業舞蹈背景的多面向藝術工作者。

邱怡文

出生於臺灣嘉義,就讀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學院表演主修,接受芭蕾舞、當代舞蹈及國劇動作訓練。1994年加入雲門舞集,接受太極導引及武術訓練。2014年轉任淡水雲門劇場,擔任教育推廣講師,並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與醒吾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擔任兼任助理教授。也參與電影電視及劇場演出的動作設計。 在雲門《薪傳》、《白蛇傳》、《竹夢》、《稻禾》、《如果沒有你》、《屋漏痕》、《白之II》以及《狂草》;及在香港編舞家黎海寧舞作《女人心事-粉紅色人生》,與英國編舞家阿喀郎舞作《迷失之影》作品中,都有突出的獨舞表現。也曾與臺灣編舞家伍國柱、劉冠詳等人合作。目前為個人舞蹈工作者,與各個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用創作與教育推廣實踐舞蹈的更多可能。

吳素芬

一顆愛跳舞的心伴隨了大半輩子,她是個持續在舞動的芭蕾精靈。跳舞是她的日常,她的習慣,芭蕾準則是她的生活態度,是身心修行之道。自幼即踏入舞蹈園地,小小心靈自許要當舞蹈家,一路沒有改變過這個理想,仍朝這個願望邁進!芭蕾藝術的學習、表演、創作、研究、教學和推廣是她的使命。曾擔任多齣舞劇的主要角色;創作多首芭蕾作品,致力於開創「中國風芭蕾」,融合中西不同舞風於舞創中;著作芭蕾專書與文章。曾任教於多所藝術大學舞蹈系。

吳思瑋

畢業於左營高中舞蹈班,後旅德17年,畢業於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舞蹈系。曾任Pina Bausch舞碼《春之祭》、德國卡塞爾市立劇院客席舞者,亦為法籍編舞家Malou Airaudo長期合作舞者,2016年加入德國不來梅劇院的舞團為正式舞者,和編舞者Samir Akika合作數支舞作“The Maidenhair Tree & The Silver Apricot” 、 “Akika X ”等。2019 年為北京舞蹈學院創意學院的客座教授。2016年成立聲舞團,擔任團長兼藝術總監,2021年發表新作《一杯眾人的咖啡》。

吳孟軒

舞評人、舞蹈構作、策展人,現為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PAR表演藝術》雜誌特約作者。曾為文化部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補助「Blablabla擴散計畫」策展人、「編舞性策展:將編舞作為策展方法」國藝會研究計畫主持人、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菁霖碩士論文獎得主、北藝大「妖山混血盃跨域創意實驗室」策展人、Artplus編輯、國藝會表演藝術專案評論人、衛武營臺灣舞蹈平台評論人。

張可揚

臺灣獨立編舞家。畢業於臺大地質系、北藝大舞蹈所舞蹈創作組。曾獲臺北藝穗節永真明日之星獎、觀眾大新獎,國藝會新人新視野補助。關注於身體與社會、政治的互動關係。作品風格呈現ㄎㄧㄤ感,以拼貼、諷刺、戲謔的方式將臺灣日常的混雜感將影像、語言、現場歌唱置入,笑中又帶有淡淡的哀傷。2021年開始與舞蹈研究者王昱程合作,投入「口述舞蹈」及「非視覺舞蹈」,期望將舞蹈擴及到更多不同族群,人人皆可欣賞。

陳欣瑜

臺中人,表演藝術工作者 / 當代舞蹈教師。現為秋杉所在團長,與藝術總監林廷緒於2019年成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當代舞蹈兼任教師。近年演出 : 秋杉所在《八八》、林素蓮《從一數到五》、林廷緒《在山海來去》。2012-2022與林文中舞團、世紀當代舞團、賴翠霜舞蹈劇場、香港Unlock dancing plaza、小事製作、驫舞劇場及獨立藝術家們合作演出。近期開始嘗試影像創作,作品:《066-071《 》頻道》、《187 巷的工廠小孩》、187巷的工廠小孩-《堆高機》。

陳柏潔

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柏切斯分校(Purchase Colleg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舞蹈學院,主修編舞。現為「藝術報國 Ars Association」藝術總監。
曾任紐約Elisa Monte Dance專職舞者,隨團於歐美巡演。2004年返台,開啟幕後工作。曾任職蘭陽舞蹈團、雲門舞集2、表演藝術聯盟。2010年起聚焦於國際連結發展經營,策劃「國際表演藝術交流平台計劃」,2013年起擔任台日韓澳共同組成的Asian Producers’ Platform (APP) 籌劃暨執行委員。2015年受邀加入臺中國家歌劇院節目企劃部,參與開幕籌劃執行與節目製作。於2019-2022年3月,轉任歌劇院藝術教育部創意發展組組長,聚焦於創作孵育、表演藝術體驗推廣與藝術擴散行動之策劃。

楊春江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修西洋繪畫丶副修中國音樂。後自習舞蹈並獲獎學金到荷蘭及英國修讀編舞。曾獲七度香港「舞蹈年獎」(2000、2005、2009、2012、2013、2014、2020) 、兩度南華早報《全年五大最佳編舞》(2006、2008) 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新晉藝術家年獎等(2002)。並被歐洲芭蕾舞蹈雜誌Ballet Tanz年刊提名為「備受注目編舞家」。201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舞蹈藝術家獎,䜠揚他在編、演、教、策劃、評論等各方面的成就及建樹。2020年起至2022年止,透過藝術界别民主選舉,獲選為香港藝術發展局民選委員、並出任藝術發展局舞蹈組主席及藝術評論組副主席。同年再獲香港舞蹈年奬頒發至高榮譽「傑出成就奬」。

劉奕伶

臺灣旅美當代舞蹈藝術家。2008年開始擔任美國比爾提.瓊斯現代舞團專職舞者達11年。近期開始獨立參與視覺、作曲、電影、攝影等不同領域的交流合創,如參與藝術家李明維之作品《如實曲徑》,其身影登上紐約時報與英國金融時報;另於錄像藝術家蘇匯宇的劇場創作《The White Waters》擔任編舞與表演,兩廳院 2022台灣國際藝術節跨國連線製作澳洲編舞家 Stephanie Lake 作品《群像》擔任排練指導,參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幕季演出余美華和 Xavier Le Roy作品《Still (Life) in Taipei》;獨舞作品《更》曾獲得第16屆台新藝術獎入圍,2021年獲「雲門創計畫」獎助初期創作,參與驫舞劇場與新加坡 da:ns festival 共同策劃之線上直播演出《14 》,2022年赴新加坡 da:ns festival 發表發展中獨舞作品《Normal Life》。Instagram @610_lets_talk、YouTube @610舞四三

鄭皓

北藝舞創所、中正數學系畢。從數學轉戰舞蹈,轉而窮究舞動/身體的本質。近年開始接觸傳統武術、Linklater聲音訓練系統、三缺一劇團動物轉化、射箭等身體/表演方法。曾任2017兩廳院短期駐館藝術家。演出涵蓋劇場、現地與影像,亦任劇場、影視動作設計。

創作常以物理規律為基底,延伸作為身體運動的概念,以細緻的分析、解構,作為創作中的感性支撐基石,多為獨舞。近期作品兩廳院微舞作《觸底的形色》、《膛線的進退》、《動量的條件》、《阻力的總和》、《落後巔峰》等。

鍾長宏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曾擔任美國加州州立聖塔.芭芭拉洲際大道芭蕾舞團、希臘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舞者。編舞作品包括:《夏日舞廳2018》、驫舞劇場-小新肝計畫《2020今日芭蕾芭蕾》及高雄城市芭蕾舞團-2021點子鞋《熊熊歷險記》。另積極參與臺灣藝術家創作,近年重要經歷有:松菸Lab新主藝-鄭皓《動量的條件》、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浪漫芭蕾》、「雲門創計畫」-劉冠詳《青春山海線》、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關於柴可夫斯基》、動見体劇團-符宏征《不好意思,可以幫我們拍個照嗎?》、驫舞劇場「樹林跳:跳島舞蹈節」-《身體我的名片》。

囂張

現為IP LOCKERS 主理人,推廣 LOCKING舞蹈文化與街舞相關活動,與LEO37 創辦 That’s my shhh 活動,舞蹈經歷超過20年。特殊經歷含:日本Dance@Live世界決賽評審、德國B.O.T.Y世界決賽鎖舞個人冠軍、SDK亞洲區個人賽冠軍及北京衛視舞力覺醒街舞選秀節目總冠軍。